又到了冬天,飯後撥開黃橙橙的橘子,一瓣又一瓣多汁的果實真解膩,或是切一盤香氣撲鼻的柳丁,大家手口並用的把果肉和皮分開,好讓甜蜜的果實跟果汁能進到口裡。
香甜又有酸味的層次,飽受大人小孩的喜歡,而你知道柑、橘、橙究竟差在哪裡嗎?
本草綱目:「橘實小,其瓣味微醋,其皮薄而紅,味辛而苦;柑大於橘,其瓣味酢,其皮稍厚而黃,葉辛而甘。」
「柑」「橘」「橙」怎麼分
在古代本草綱目裡,柑和橘是分開的,受益於現代農業配種和接枝的發達技術,因此品種變得非常多,而台灣人能吃到的柑橘相較西方國家,普遍來的甜又多汁。
同時,這些品種中,最大的差別在於果肉好剝的程度,橘子能輕鬆把外皮跟果肉剝開,也能把果肉一瓣瓣的分開;而柳橙要用刀子切開,不好剝又會把果汁滴地到處是,所以更多人喜歡榨成果汁飲用。
那在水果王國的台灣有哪些種類可以品嘗呢?
椪柑、桶柑與茂谷柑
把柑橘家族一字排開,最常見的幾位分別是:椪柑、桶柑與茂谷柑。
椪柑皮粗又皺,蒂頭有明顯凸起,果皮和果實不會緊密連結、多半有浮皮(註:果皮和果實間有空隙)好撥開也好分瓣,而且果實中心有空隙。
椪柑的產季比較早,從十月底就開始盛產,而接著到十二月底就開始是桶柑的季節了。
桶柑皮比較光滑,剝開果實中心沒有空隙,且中心點緊密結合,而桶柑因為從十二月底開始出產一直到隔年一、二月都有,所也也被稱為「年柑」。
茂谷柑是台灣近年越來越流行的品種,他是柑和甜橙雜交的寶寶,果肉多汁甜中帶酸,因為味道很好又被稱為蜜柑,皮薄肉緊實而且表皮光滑,顏色比椪柑和桶柑更加橘紅。
認識完柑橘,還有一種號稱香橙界之王的「肚臍橙」你一定要認識一下。
香橙界的勞斯萊斯
有著如此誇張的稱號,是因為肚臍橙細緻多汁的味道和飽滿的果實。
肚臍橙也有人叫他「臍橙」,最早是在巴西的甜橙芽變,在果實頂部長出了一個複果,因為長得像是人的肚臍而被稱肚臍橙。
外型大又圓,又有可愛肚臍的,被引進台灣後最早是在台東種植,每年只有十一月到隔年一月吃的到,錯過就要再等一年。
也因為香氣逼人的好味道,又加上特別稀有難種植,臍橙也被冠上了香橙之王、甜橙界的黃寶石等等稱號。
而柑橘類有豐富的維他命C,除了營養更對止咳化痰有幫助,買回家還能討討喜氣,又易於存放。
現在這個季節,市場或路旁的小發財車,也常看到橘子或柳橙,那想買又怕踩雷該怎麼辦呢?
好吃新鮮這樣挑:蒂頭要完整
不論是橘子或柳橙,最重要的就是蒂頭要完整,表示為人工採收。如果缺少蒂頭,代表可能是落果,因此要選有完整切面整齊的蒂頭。
除了蒂頭外也可以用手掂掂看重量,有重量感,裡面的水分才多。
想趁年末嚐嚐看肚臍橙的美味嗎?今年沒吃到明年請早,董事長吉寶認可的美味,馬上下訂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