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了解我們的農田嗎?關於自然農法的兩三事

你知道自然農法是什麼嗎?每天享用的美食佳餚你又了解多少呢?跟著好米芽來認識自然農法,看人如何與自然共處,以求永續經營孕育生命的大地。

李紳的絕句說: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 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

農人辛勤耕作除草施肥灌溉以求豐收,進展到現代已然不像過去的環境艱困,由人力進展到獸力,再到現今機械農具耕作,還有為了避免蟲害投入農藥和用化肥滋養作物。

為了讓收穫達最大化,農業與科技一起進步發展,同時運輸業的進步帶來了遠洋土地的作物選擇,使我們能選擇的食物越來越多元。

但經歷工業革命後,人們漸漸開始注重起土地的永續經營,也開始有對土地更友善的種植理念。

為了生態平衡和土地永續利用,更要每一口吃的蔬菜水果都是健康無毒,無毒農法、有機農法、自然農法開始漸漸取代慣性農法(註:慣行農法也稱為「石油農法」,透過使用農藥、化學肥料,甚至除草劑來達到農產值的提升)。而他們又跟慣性農法有什麼差別呢?

不含化學毒性的無毒農法

「無毒農法」是在慣性農法的基準上作改良,講究無毒且合理使用,雖然又分不同派系,但同樣都標榜農地、用水和農具、工具都不含化學毒性,才能稱做無毒農法。

無毒農法也適合剛投入農業種植的人,利用科學有機的方式來種植和確保土地的肥沃跟永續性

為了不傷害土地改良種植的有機農法

「有機農法」的契機是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,人口的持續增長讓糧食需求大增,對土地毫無限制的使用化肥和農藥長久下來讓農地越發貧瘠,政府開始重視起有機農業的重要性。而有機農法是一個無論是土壤、生態體系及人類三者的健康均能夠維持永續的生產系統。

比起無毒農法,有機農法不只在施肥和用水上有對自然有機的嚴格限制,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,講究發展耕作系統的生物循環,和有價永續的水域生態系。

種植外還要求降低環境污染以及生態平衡,精緻無毒農法的同時也會漸漸朝有機農法靠攏,以保持土地一定的肥沃。

不施肥、不耕起、不除草的自然農法

而自然農法又比有機農法更嚴謹,有機農法還會使用有機肥(動物糞便或有機肥料),但自然農法連有機肥都不使用,純粹的借土壤中的蚯蚓、微生物等自然生態幫助植物施肥。

不用肥料更完全不用農藥,強調「我們能吃的,其他動物也能吃,甚至我們就吃它們吃剩下的」讓土地回到自然的循環,植物能增強根系(不施肥植物必定得要更自立的抓住土中的營養)也保有生態自然,讓人類能學習與自然共處。

自然農法除了對環境生態友善之外,更追求生活的禪意,而是不是每塊土地都適合自然農法呢?答案一定是否定的。

想要使用自然農法,必定對耕作的土地有一定的熟悉,並非不施肥、不耕起、不除草,土地就會在條件俱全的那刻盛大的發芽開花結果,根據土壤性質、水源距離調整種植的方式和栽種的作物,才能達到好的效果。

台灣有採用哪些自然農法呢?

秀明自然農法、MOA自然農法、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和KKF自然農法,方法上有著不同之處,但宗旨都是順應自然,發揮土壤最原生的力量。

走入農田,學習珍惜每一分土地所給予的美好

小時候也會有機會捲起袖管、換上長雨靴走入剛下過雨而溽濕的農田,濕軟的土壤和被分解的枝葉散發大地特有的氣味,烈陽曬得空氣有些悶熱薰人,一面在這樣的情境下將攀於藤上的苦瓜和黃瓜摘下來收進籃子。

好像有些太詩情畫意了。

在傳統的印象中農業辛苦又粗重,不僅勞辛勞力又要看天吃飯,在烈日和強風暴雨中日復一日的努力著。而有著現代農具的幫忙,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完成,搭配友善土地的農法種植,讓蔬菜果實甜美好吃,稻米香甜軟嫩的同時保持土地的肥沃。

農民是最與自然為伍的的實業家,若有機會走入農田,該領悟的是如何去珍惜每一分土地所給予的美好,學習季節的變化和不同物種的習性;學習怎麼和自然相處;學習每個行業不同的辛苦和專業,尊重每一位辛勤努力的人全心全力的付出。

加入好友

點我加入好米芽LINE@,接收當季食材資訊、健康養生議題,又能拿優惠券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