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中一抹帶著香氣的記憶,巷口的老推車、一群人拉開嗓門喊著「要爆了!」隨後大量的白煙和轟然巨響,香氣撲鼻,從巨大的金屬筒中倒出放大數倍的米粒,長大數倍的米被倒入模具放涼後切割分裝,爆米香的回憶似乎伴隨著聲響和味道。
相傳爆米香的來源
田野說法中流傳著,百年前一間寺廟的住持為了防老鼠而以加蓋的竹筒保存白米。然而有一次寺廟發生火災,存放白米的竹筒經火燒後,高溫高壓下使白米在竹筒裡爆了開來,膨脹成原先的6-7倍大。勤儉的住持捨不得丟掉這些白米,於是將膨脹的白米沾糖吃,就成了現在我們熟悉的米香。
而香噴噴的米香要怎麼製作呢?除了利用壓力膨發製成爆米香,還有炒米香、熟飯製作的炸米香呢!
爆米香、炸米香、炒米香,米香的各種做法
在「爆」的一聲中,熱騰騰出爐~
透過壓力膨發的爆米香
爆米香是透過壓力膨發,讓原先在米粒中的水分受熱並瞬間釋放出來,所以非專業的機器或熟悉製作方法的人,可千萬不要隨意嘗試阿~
無油乾鍋來炒米香
炒米香的作法是把洗淨的白米倒入乾鍋中無油翻炒,炒倒有小小的爆裂聲和米粒膨脹後,就可以拌入麥芽糖攪拌,接著裝盤子放涼成型。
喜慶要吃炸米香討喜氣
傳統喜慶中常見的炸米香,和其它米香不同的地方在於用煮熟的米飯製作。使用熟飯下油鍋炸,起鍋後將炸好的米香倒入圓形模具中,象徵「圓滿、如意」。
米香的製作方法雖然不同,但都有其特色之處。趁著這股米香出爐的熱度,緊接著跟大家介紹米香的好朋友佐料吧!
米香配上麥芽糖,也能拌入果乾、堅果
米香在料理後,要成型少不了麥芽糖或糖漿,除了為米香增添甜味,更是讓米香能乖乖黏在一起的,而沒有加麥芽糖的就會是白胖胖的爆米粒了!
近年也常加入其他的食材以及豐富的佐料,好比花生、芝麻、果乾、堅果和瓜子等等,為米香增添口感及香氣外,也有更豐富的營養價值。
回歸初衷,認識米香的原料:「米」
米是亞洲最常見的主食,稻米收割後,根據去穀的程度又分為:糙米、胚芽米、白米。
糙米是最營養的,由於保留外層的糠層和胚芽層,營養價值比白米更多元;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和礦物質更能促進腸道健康、增加飽足感,這層糠層還能作為肥皂的原料「 米糠油」。而白米則是相較下口感更好,較為柔軟。
除了白米糙米,小麥、高粱、糯米、小米、紫米、薏仁等,穀物幾乎都可以爆成米香。

延伸閱讀:我的寶寶可以吃嗎?爆米粒&爆米麵常見問題
創新使用米做義大利麵,爆成的爆米麵
延伸閱讀:爆米義大利麵的終極復活
也許你有吃過爆米香,也吃過米做的義大利麵,但你有吃過爆米麵嗎?
在傳統的爆米香技術中融入新元素,由台灣嘉義出產的米製作的米義大利麵,透過職人爆製成白白胖胖的爆米麵,外型可愛口感酥脆,是很適合小朋友接觸固體食物的副食品。
米不只是亞洲文化不可或缺的主食,更可以是一份富含傳統技藝的美好滋味,隨著爆米香的轟然巨響和煙霧之中,一代傳一代,將如此美好的文化傳遞下去。
寫的很清楚,現在爆米香真的不多了
爆米香真的不多了,喜歡爆米香的朋友,可以這邊買爆米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