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的小朋友喜歡舞龍舞獅嗎?
原以為在孩子的眼裡,龍與獅這樣的動物容易笑到小朋友,結果我們家的董事長不但不害怕,反而吵著要用紙碗做舞獅面具,陪伴他玩鬧的過程中不經意地想,這項傳統習俗文化是如何起源和流傳的呢?

台灣的弄獅文化
敲鑼打鼓和熱鬧的吆喝聲,霹靂的炮竹聲響,火藥煙霧飄散,傳統廟宇前群眾熱絡的圍觀舞龍舞獅的演出,隨著舞獅眼睛活靈活現的眨呀眨,這樣的傳統文化的印象被深深刻印在許多人的記憶中。
逢凶化吉的神獸由來
舞獅在台灣又稱「弄獅」,多半是以「南獅」的造型進行演出,由兩人配合進行的表演舞蹈。
據傳獅子是漢代傳入中國,獅子的形象威猛而有驅邪避鬼的說法,也成為民間招福避邪的象徵。除了舞獅活動外,廟宇的門柱牆上也常有獅子的畫作或雕刻,門口的石獅也代表著在人們心中對獅子的尊敬和信仰。
而舞獅表演有幾種由來,有一說是乾隆皇帝將夢中所見的聖獸佐以舞蹈塑造而成,另一說是廣東的年獸送舊迎新年,又稱「瑞獅」,還有一說是廣東佛山地方的小村以拳法武術擊退山中潛伏的獅子。
雖說起源多家各有論點,但舞龍舞獅文化確實在東亞文化圈占有一席地位,既有武術和舞蹈娛樂的作用,更是驅除避鬼、逢凶化吉的民間象徵。
而龍更是華人文化中祥瑞的代表,舞龍的姿態轉圈迴旋據說是為了祈雨而開始,讓幻想中的龍生動的舞動,同樣有趨吉避凶的含意。
泰山的舞獅表演-獅王文化節
獅王文化節每年舉辦在新北市的泰山區,來自各方的隊伍較勁舞獅的技巧和默契,吸引國內外的獅團前來參賽!
除了歷史由來,小編本期也推薦了舞獅面具的簡易勞作!
剪出創意獅面具
很簡單就能用家中道具,製作獨一無二的面具~美術風格就能讓小朋友自行發揮了!
好米芽流獅面具作法:
材料
- 紙碗
- 剪刀
- 奇異筆和著色筆
作法
- 用剪刀把紙碗邊剪開,剪成獅子鬃毛的感覺
- 用筆將鬃毛捲成微捲的感覺,可以和孩子一起操作
- 一起在紙碗上畫上獅子的大眼睛、濃眉毛、長鼻子、大嘴巴和尖尖牙
也可以加上彩色色紙裝飾或是任何你想用的裝飾品,也可以用紙板、紙盤,做成方形或三角形也都行,一起發揮創意不用被設限喔!
舞龍舞獅在現代更像是一種表演和競賽,不難從中挖掘出傳統文化和信仰的蹤跡,你對這項技藝有什麼樣的印象或回憶嗎?分享給我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