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食家族來點名:餛飩、雲吞、抄手、扁食怎麼分?

午餐要吃餛飩湯、紅油抄手、扁食麵呢?說起麵食料理總有不少種類可以討論,都是薄薄的麵皮包著餡料,卻難以分辨每一種的區別,像多胞胎一樣,這一粒粒碗中的「元寶」又差在哪裡呢?

吃的地區不同

談到餛飩、雲吞、抄手、扁食這些麵食,在古早時是被分類為「餅」,根據不同地區又有不同吃法和製作方式,但本質上都是相同的,差在名稱和各地不同的吃法不同。

麵食之初-「餛飩」

首先先從最早的餛飩開始,餛飩是過去所有包餡的麵食統稱,直到宋元時期又區分出餃子。

餛飩的特色就是皮薄,所以要特別注意火候,以免煮透了皮卻沒煮熟肉餡,相較於餃子注重蘸料(沾醬),更重視湯和湯料。

 
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
 

盧怡安(@milliototo)分享的貼文 張貼

廣東話說的「雲吞」

像金魚的尾巴,強調速度、包法簡單,廣東話的餛飩發音就成了雲吞。

雲吞的重點在於豬大骨和魚蝦所做的湯底,配上撈麵和青菜,就是熱呼呼的雲吞吃法。

 
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
 

🌸SaSa.莎莎🌸台北 新北 桃園 台中 美食 親子(@sasa_finger_licking)分享的貼文 張貼

四川的「抄手」

餛飩到了四川一帶,就變得又辣又開胃去暑氣的紅油抄手。

加上辣油、醬油、香油、烏醋,最後灑滿蔥花,熱呼呼的紅油抄手就以餛飩皮上覆蓋紅油而得名。之所以叫抄手是因為包法微妙的不同,猶如雙手環抱的樣子。

 
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
 

くろまめ🐾(@kuromamebiyori)分享的貼文 張貼

閩南話的說的「扁食」

台灣有名的花蓮扁食,閩南和台灣的特色就是要把肉餡用刀或槌子敲到肉餡有毛感,吃起來Q彈有勁,用料酒和清湯調味,最後灑上蔥花,就是一碗美味的扁食湯。

而台灣除了扁食,因為從各地遷撤來台的外省人讓不同的麵食文化在台灣會合,造就多元文化的美食寶島!

 
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

 

@minibar.xoox 分享的貼文 張貼

餛飩就是麵食料理的一種,在不同的地區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和語言,而除了肉包餡的「餛飩」,在日本更變成烏龍麵的「饂飩」,下次在吃的同時也能不妨認識一下有關這小小的麵皮包著肉餡裡,還藏著什麼秘密~

讓麵食料理更開胃-好米芽麻辣醬,不管對上誰都對胃

加入好友

點我加入好米芽LINE@,接收當季食材資訊、健康養生議題,又能拿優惠券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