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油、蠔油、醬油膏,怎麼用最好?

麥醬油倒醬油畫面

家常炒菜及蒸煮涼拌時,大家是不是都很習慣利用調味料提味呢?不知道大家在挑選時會不會遇到一些困擾;我們常見的「醬油」、「醬油膏」、「蠔油」,有什麼差別呢?這些調味料又各有哪些用途、該如何選擇?今天小編就幫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疑問,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!

醬油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enixii/2131293872

醃、炒、炸、滷,一瓶醬油全搞定!

我們最常使用的醬油,大多以大豆為主要原料,加入水、食鹽、糖類等成分,經過發酵而成。有發酵的濃厚香氣,且是這三種醬料中嘗起來最鹹的,也是用途最廣泛的一個;可以用在醃漬食物,為食物增添香氣、延長保存期限;在肉品、海鮮中加一點調味,可以消除腥味。不管炒菜、醃漬、滷肉等等,加點醬油,可以提升香氣、色澤,讓菜餚的滋味更豐富!

延伸閱讀:醬油種類價差好幾倍,醬油辨別分類法

菜色不夠味?沾一點醬油膏吧!

醬油膏就是在醬油的製作過程中,添加澱粉(例如玉米粉、地瓜粉、糯米粉)或玉米糖膠等成分,使製成的醬料帶有黏稠度,例如:蔭油、壺底油都是醬油膏的一種喔!

甜甜鹹鹹的醬油膏就是我們常在小吃店用來沾水餃、鍋貼等等的沾醬,很適合用在涼拌、紅燒料理中。而它帶有的些許黏稠度,很適合用來做勾芡料理,使醬汁更濃稠;但跟醬油比起來則少了些香氣。

加點蠔油,提出食物的鮮味

蠔油是用鮮蠔所提煉出的湯汁熬煮而成的調味料,和醬油膏一樣帶有些黏稠度,鹹度比較低,而且保有鮮蠔的鮮甜美味。適合用在炒、燒煮、醃漬等等料理,可以為食物提味及增加鮮味,讓菜餚嘗起來多一分醇厚鮮甜。

素食者可以食用醬油嗎?

一般的醬油、醬油膏是以豆類(植物性蛋白質)為主要原料,除非有特別添加其他成分,一般而言素食者可以食用,可以多看看成分標示再做選擇喔!

但要注意的是,蠔油的原料是以鮮蠔(動物性蛋白質)提煉的湯汁熬成的,因此屬於葷食;素食者可以改為選擇以香菇粉條配而成的「素蠔油」喔!

醬油
圖片來源:http://t.cn/Ez2wbh3

鈉含量:醬油>蠔油>醬油膏

醬油幾乎是家家餐桌上的必備,覺得料理不夠味,沾一些就對了!然而,嘗起來醇厚又帶有鹹味的佐料們雖然讓食物更美味,但大家會不會擔心攝取太多納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呢?

其實,這些醬料會因為原料和製作方法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鈉含量。而攝取太多納可能造成高血壓,讓腎臟和心血管承受太多付擔,長期以來引發腎臟衰竭等疾病。

人一天可攝取的鈉約2400毫克。若以每100公克而言,醬油的鈉含量約5000毫克;蠔油其次,大約4700毫克;醬油膏則約在3500毫克左右。當然不同的品牌可能因其成分及製程而有不同的鈉含量,因此大家在選購時可以再觀察一下營養標示成分喔!

若擔心這些調味料的鈉含量過高,建議大家在烹飪時可善用味道較濃郁的天然食材,例如:蔥、蒜、檸檬、番茄、海帶等,為料理提味;或選用低鈉的薄鹽醬油。但要注意的是,薄鹽醬油經常以鉀來取代鈉,若家中有腎臟病患者最好避免,否則可能引起心律不整、倦怠等狀況。


而好米芽也打造了一款獨特的「麥醬油」,以黑豆為主原料透過製醬職人的手釀造,並添加了好米芽古法麥芽糖增添甜味和麥芽香氣,與一般市售醬油不同的風味,讓甜味拓展出去到鹹味的領域,有興趣的話這裡購:長達120天的手工釀造,好米芽-麥醬油

更多與醬油有關的料理,歡迎你跟我們一起捲起袖子,為年夜菜更添新滋味:醬油可以這樣用,麥醬鄉頓五花苦瓜燒

這些醬料的醇厚風味是我們餐桌上的共同記憶,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醬料、添加適當的份量,在餐桌上和家人們一起吃得健康!

加入好友

 

加入好米芽之友,每月抽獎台灣好物、關心本土食材議題、健康零食等資訊!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