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手搖杯跟市售茶飲非常普遍的今天,用茶葉沏茶仍舊是一項美事,不管是平常親戚朋友到家裡作客,或是飯後想來一壺好茶止膩潤喉,將家中的茶葉罐、茶具端出,抓一把茶葉並仔細地注入熱水,香味四溢的瞬間,真的是種無比的享受呢!
米編覺得,能在家中愜意地泡茶、喝茶閒聊,絕對是生活裡的一大享受,但就如同每個流傳已久的文化,「泡茶」可不是隨便抓把茶葉、倒熱水就能完成的,其中也是充滿技巧跟功夫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要嘗試自己沖泡茶葉,有哪些事情可以注意吧!
步驟一:先挑選一副好茶具
市面上販售著五花八門造型以及材質的茶具,究竟該怎麼挑呢?其實每一種茶品都有專屬的沖泡器具,各有典型,端看今天要泡的茶葉是哪一種來做挑選;而材質則建議選擇表面光滑的茶具,雖然粗糙乍看之下充滿樸實的懷舊古早風味,但這樣粗糙而充滿為小縫隙的材質,其實容易使茶殘留,長久累積下來不僅不衛生,也會影響到茶的原味,沒辦法喝起來這麼純粹。
最簡單的茶具搭配,除了沖泡器具和茶杯,還需要備水用具、茶盤、分茶用具。備水用具就是裝載熱水的器具,比如電水壺;茶盤則是用來擺置茶杯和茶壺的平台狀器具,常見的有竹木和硯石兩種材質;分茶時可使用一種名為「公道杯」的專業器具,它能避免茶從壺裡直接倒出來,發生每杯濃淡不一的問題。
步驟二:抓一把茶葉要抓多少?
茶葉要用多少?泡茶跟煮菜的方式不一樣,不能先隨著直覺加一些,試嘗之後再調濃淡;放太多茶葉,喝起來就會過於濃厚苦澀,太少就會淡而無味,要泡出一杯回甘的好茶,在最一開始茶葉的量就要注意喔!
家裡如果有料理秤,是最好不過了,以普遍的茶壺尺寸而言,大約9~10公克是最佳使用量,如果使用的器具是透明泡茶壺的話,可以稍微目測,大約就是2~3層填滿茶壺底部的量。
步驟三:注入熱水,第一泡
「第一泡」指的是將茶葉加入第一輪熱水後的茶,許多人都會把第一泡倒掉,因為認為這樣的茶裡混合過多的農藥,或是茶葉在包裝前混入的塵埃、環境汙染物等雜質,但其實,茶葉上的農藥含量很難超剁農藥殘留的標準,不至於有健康疑慮,另一方面,在茶葉高溫烘乾過程中大部分的汙染物也會被分解,剩下的微乎其微。
也有說法是,第一泡的礦物質含量最高,對於品質優良的茶葉而言,第一泡通常含有最高、最濃郁的香氣和營養成分,倒掉其實是非常可惜的。
總體而言,從健康和味道來看,第一泡並不建議倒掉,但許多長輩都習慣於這個做法,或許也可以稱得上是種泡茶時約定成俗的禮儀吧!
步驟四:品茗,第二泡
接著將熱水注入茶壺至九分滿,蓋上杯蓋,約靜置30秒,就可以將茶湯倒入公道杯裡囉。第二泡時,茶葉已經甦醒,精華會慢慢地釋放出來,這時可以選擇先細細欣賞茶的香氣,倒入「聞香杯」中,聞香杯比一般喝茶的茶杯稍高一些,可以有效表留住茶的香氣和溫度。輕輕提起聞香杯,湊近杯口深呼吸,滿滿的茶香讓人放鬆下來了呢!
是不是對於泡茶比較有一些頭緒了呢?下次收到茶葉禮盒,就可以在家裡沏一壺茶,招待親朋好友,愉快地喝茶聊天了。
嗯?你還想了解更多嗎? 那歡迎你看看關於台灣好茶,你可以再多了解一點~ 細細品茗台灣這個茶葉王國的迷人香氣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