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台灣茶漸漸沒落,隨著茶香訴說的歷史和文化漸漸式微,有一群人不甘這份茶香隨著時代變遷而淡去,而跳出來從採茶到製茶一步步了解,茶的歷史與茶的文化,讓每一口品茗的回甘、茶湯的溫度、屬於台灣的茶香,隨著喝茶的過程能繼續被傳遞。
讓慕耕活茶研所對你道來這個曾在台灣光采飛揚的文化。
寶貴的飲茶文化
在這個手搖和咖啡文化盛行的時代,年輕人閒談間都是網美咖啡廳話題,而自己動手泡茶喝的習慣漸漸逝去。咖啡文化的流行潮流中,每個城市鄉鎮,都能發現所謂「網美咖啡店」,甚至你我身邊,都有這麼一個略懂一二的「咖啡專家」。
對於咖啡,好像每個人都可以聊上一二,像是我怎麼手沖咖啡?怎麼用摩卡壺煮義式濃縮?
有人偏好衣索比亞單一產地的咖啡豆、有人偏好淺焙的水洗豆富含果酸的口感。
與同事、朋友分享附近哪邊有新開的咖啡店、哪家咖啡店的甜點很厲害,這些訊息的分享早已習慣地填滿了我們的日常。
但,對於茶葉種類、品茗、泡茶,甚至對於茶的歷史呢?
150年前茶葉曾是揚名海外的台灣代表物產,國民政府剛來台時,經濟起飛「台灣錢淹腳目」,還有一大部分的基礎都奠基在茶葉外銷之上的。
你知道茶葉的種類、茶葉的泡法、茶葉的製法與烘焙嗎?
2018年起,慕耕活茶研所進駐了茶葉外銷之集散地:大稻埕。我們極力開設課程推廣茶文化,透過第一線茶農,亦是茶藝老師的生動講述和實作教學,引領更多人認識優質台灣茶,將茶道體現在日常生活中。
若有一天,當你能和朋友聊起:「誒,我最近喝到一隻日月潭的紅玉紅茶,用95度高溫沖泡,香氣呈現的最好,我這邊還有一點,送給你回家試泡看看,記得喔30秒要出湯,不可以泡得太久囉~」
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酷!
仰慕好茶生活,伴隨茶香起源
原先是為了送禮需要而開始找茶,跑了一間又一間的茶商找茶、試茶,為了不失禮而盡力挑選,希望能找到能代表台灣的好茶。沒想到非但沒找到好茶,試茶找茶弄得頭痛,還經歷了茶醉(註)。
(註:茶醉又稱醉茶,當飲茶過量或所喝的茶太濃時就可能產生的不適狀況,可以透過糖類化解症狀)
後來因緣際會的認識了在阿里山上做茶的朋友,團隊也一同到最前線參與製茶流程,跟著師傅們從採茶到製作毛茶,經歷了連續40小時不闔眼的繁瑣工序,終於體會到背後的辛苦和工藝之艱深,也自此對茶深深著迷了。
以此趟體驗為開頭,我們跑遍了台灣各個著名茶區,找出了極具代表性的茶款,並創立品牌開始賣茶。在創立品牌的路上,遇到也是開立茶行的朋友江金星,現在亦是我們的烘茶師、技術顧問兼講師,他笑著和我們說:「若你想害一個人,就叫他去創業賣茶最快!」
至2019年,慕耕活一路走來也五歲了,我們活過來了!但賣茶這條路,還真不好走。不過我們仍保有初心,堅持做對的事情,希望品牌選出的每一隻茶,都能代表台灣,也能讓喝的人從中體會台灣的美好滋味。
慕耕活最基本的堅持:「台灣好茶」、「天然無毒」。
我們希望喝茶,是帶給人們身體是有幫助、有正面回饋的!「安心」是我們最核心的訴求,我們自己也天天都在喝,品質把關就請放心的交給我們!
透過文字和圖片,希望讓你對台灣好茶更有興趣,也歡迎隨時有空來我們店裡坐坐,一起喝杯生活、喝杯茶。
慕耕活茶研所 詳細資訊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46巷30號
捷運北門站三號出口徒步10分鐘
聯絡電話:02-25562000
營業時間:早上10:00至下午18:00
本文由外部投稿,圖文由慕耕活提供,台灣好物誌整理編輯。
你喜歡這篇介紹嗎?
台灣好物誌是好米芽的生活副刊,介紹台灣食材、在地好人、好事、好物,如果喜歡這篇介紹請幫我們按讚分享、甚至留言與我們互動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