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寶又名「好米芽的董事長」,品牌專業試吃員,快要滿三歲,準備要去幼稚園了,卻出現了分離焦慮,你家的孩子也會嗎?一起來面對這個艱難的分離時刻吧!
孩子的媽去個廁所,前腳剛走,馬上就聽到兒子的哭喊,臉蛋哭的脹紅,一定要等到媽媽回來安撫才會不哭哭。
我們偶爾上班會把吉寶帶到辦公室,畢竟有時候還是需要老婆(設計師)的幫忙,我們倆邊只能邊做事邊偶爾理會他幾句,但有時看影片或玩具玩到一半,看到媽媽離開辦公室,離開視線之外,內心的小宇宙就開始無限崩潰。
離送到托兒所的日子越來越近,他之後要面對整天在托兒所的生活,一方面發現我兒子長大要上學了,一方面卻又擔心他是否能夠獨立面對群體生活。
分離焦慮
你家的孩子開始上學前適應班了嗎?上週我們試著去一次,收穫頗多。
老師說這是「分離焦慮」的狀況,是孩子和熟悉的照顧者(就是爸爸媽媽啦!)分開的時有過度焦慮的反應,這很正常。
可能無法控制的狂哭,拿點心米麵、最愛的玩偶通通沒用,因為當下他最需要的不是分散注意力的玩具,更不是美味的育兒點心。
這時會很猶豫是要花時間好好的孩子溝通,還是立刻把媽媽叫回來,有時希望能快速停止的他的哭喊,卻又會想著都要去上學了,還這麼黏媽媽,怎麼辦?
哭泣是要引起注意
我的觀察,孩子其實都聽得懂,但他的世界裡,父母的份量太大了,容易沒有安全感,難以承受,變成無尾熊寶寶,小胳膊緊抓媽媽不放。
不光是分離,連跟同事開會討論,我、媽媽在和同事討論的過程中,吉寶偶爾也會有難以忍受的哭鬧,「爸爸媽媽必須注意我!」哭聲好像自帶額外音效,對他而言哭就是引起關注最好的工具。
爸媽也要學習應對
根據老師的說法,分離時刻越短越好,當分離時的再見時間越長,孩子只會越崩潰。並建議分離時有一些簡單的小動作,拍手、抱抱、擊掌之類的,簡單而重複讓孩子更快建立心理準備。
但實際狀況是,媽媽離開的當下反應會很激烈,在哭的當下實在不適合「講道理」、「搞動作」,他才沒在管你的,畢竟要求一個快三歲的孩子爆哭時,還要堅守原則難度真的太高。(還是有媽媽可以的,教我巴托!)
只能不斷用勉勵的話語,鼓勵他其實也能自己完成一些事情,而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一下,這時候就要看他的心情與忍受度了,每次狀況都不太一樣,視當下狀況應對,真的不行還是要Call老婆回來。
但目前我家的狀況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完全不要有產生分離感覺的機會,平時要有其他相對熟悉的人、物、環境,而當媽媽不得不離開時,要默默地離開。也就是待孩子融入這個環境、注意力一直在當前事物上,就趕快默默的離開現場。事後再請媽媽鼓勵、問他都在幹嘛?
「哇,媽媽不在的時候,你也能自己XXX唷!」
「哇,你今天跟爸爸去買東西唷!你有幫忙買嗎?」
建立獨立的性格與模式。因此這幾天,也一直找空檔帶他去參觀幼稚園,各種「拐騙」,就是好希望能快速適應新的環境並認識更多小朋友,這段期間只能不斷重複這些動作了。
最後,我也不是什麼育兒專家,跟各位一樣都是在摸索教養、同時還要辛苦做生意的爸爸,一邊學著處理我們兩個的情緒,努力在相處中找到適合的甜蜜點。
祝大家育兒餵食生活都順利,請別忘了繼續支持好米芽,有想要交流的、也歡迎到Facebook留言或私訊告訴我,創業育兒經,希望有時間寫,我們下次再見。